国际日本研究中心 “知识共同体”系列讲座第十三讲:《铁臂阿童木》与日本战后漫画的身体性 成功举办
日期:2023-11-21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3年11月16日下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59599aa美高梅-官网-App Store、国际日本研究中心主办的“知识共同体”系列讲座第十三讲,“《铁臂阿童木》与日本战后漫画的身体性”在求是楼113教室成功举办。本讲座由日本著名评论家、漫画原作者、大众文化研究者大塚英志教授作为主讲,由59599aa美高梅-官网-App Store彭雨新老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辑高华鑫、59599aa美高梅-官网-App Store讲师孙旻乔担任与谈人。59599aa美高梅-官网-App Store教师代表、59599aa美高梅-官网-App Store本科学生及研究生,以及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的学生代表参加了讲座。

讲座现场情况

在本次讲座中,大塚教授以其学术代表作《阿童木的命题》与《米奇的书式》为主要内容,以被称为“漫画之神”的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的名作《铁臂阿童木》为主要分析对象,从“身体论”的角度介绍了日本漫画表现手法的发展历史与变化历程。

大塚教授指出,阿童木的身体形象结合了苏联电影艺术家谢尔盖.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以及迪士尼为代表的传统西方动漫创作赋予角色身体的“符号性”和“不死性”。同时,阿童木的身体叙事也兼具对“成长”、“伤痛”、“死亡”等命题的思考和探究,这种现实主义的身体性继承自近现代教养小说的核心命题,同时反映了手冢治虫自身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美术教育和切身体验。

大塚教授讲座现场情况

大塚教授结合对日本漫画史、日本大众文化史的研究经验,通过充分的史料佐证和严谨的逻辑梳理,对近现代日本现代美术表现、文化宣传及文艺表现空间与手冢治虫的表现手法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从阿童木的身体形象出发,对日本漫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疏漏进行了反思。

 在讨论环节中,高华鑫老师援引日本文艺批评者江藤淳的“成熟与丧失”理论对“阿童木的命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并针对东浩纪、宇野常宽等日本流行文化批评者对“阿童木的命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提问。孙旻乔老师从漫画研究中“艺术表现论”与“社会反映论”的矛盾关系出发,对“阿童木的命题”的理论价值进行了阐述,并针对《铁臂阿童木》之后日本漫画中角色身体表现的变化进行了提问。两位与谈人都提到了大塚教授的新书《新论 御宅族与前卫艺术》,并针对本书中涉及的现代前卫艺术与日本宅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提问。大塚教授对两位与谈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应。

讲座参与师生合影

 本次讲座作为“知识共同体”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日本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讲座为校内外师生提供了接触日本漫画文化研究一线成果的宝贵机会,加深了同学们对于漫画文化的思考和理解,促进了中日大众文化研究的交流和互动。

 

供稿:孙旻乔

供图:林玥滢

59599aa美高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